[音乐]
[音乐]
大家好,我叫高源,现在是一个制片人
我曾经担任过的项目包括《小美》
《演员》和最近正在做的《0》之类的,还有很多的项目
我其实是一个工科生,工科生其实 和艺术大家看起来是有非常大的距离
当一次误打误撞进入了剧组,进入了微电影拍摄的这样一个圈子 我就爱上了这么一个东西。
在很多的剧组,做了很多的制片 我渐渐的也对这样一个工作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我现在就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制片人其实分有很多类,但是在学生剧组中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是 其实我们的人是不够的。
我们一般一个剧组只有十个人左右,在这个的情况下,制片人一般只有一位
这个制片人可能比传统的剧组当中的制片人要担当更大的责任 在拍摄前,我们大概有这样的几个工作
第一,我们要组建这样一个在剧组,我们需要去找的是最合适、 最默契的人 而不是最优秀最孤傲的人。
第二点,我们要制定一个非常完善的拍摄计划 这个拍摄计划要求,制片人其实要对于整个剧本,对于整个拍摄的
流程要有足够多的了解。
他可以定出每个场景需要多长的时间 每一个步骤需要多长的时间去完成,从而能找到
这个电影应该有的节奏,而不是说制片人想要它有的节奏 只有它在一个正确的拍摄节奏和
制片的一个流程的节奏当中,他才可以达到最完整的 最完美的一个状态。
第三点是确定预算,预算决定了我们的 拍摄场地,也决定了我们的拍摄器材。
当然是越高的预算我们就 越好的拍摄场地,就越好的制景的这样的方式,就有越好的器材 这样就会有越好的质感。
我们这个地方就要做好权衡,把钱用在刀刃上 每个部分分配多少的经费,分配多少的预算,来进行整个的拍摄
达到让我们的制景、 场地、 人员和机器有最好的一个权衡的状态 达到最好的质感。
第四步,是我们要筹备我们的器材 也就是说,我们有些器材可能是自备,有些器材可能是租赁,我们要对这些器材进行最好的管理
得到一个最好的器材组合。
就比如说可能我们用一个非常 烂的相机去配 [听不清]
这样的电影镜头,这是不合适的 同时我们用一台非常好的相机,但不给它任何的附件 这样也是不合适的。
我们要选择最好的组合,而不是某一样事情它单独的最好的东西
这件事情一定是一个木桶效应,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个木桶当中最短的那块板。
第五步是分配任务 我们要把所有的任务分配给编剧,分配给导演,分配给摄影师,分配给服化道
也就是服装、 化妆、 道具。
也要分配给一些其它的场务。
我们在分配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所有的人 对剧本、
对整个东西,我们需要的质感是有一定的解的,否则的话,他们会像没头苍蝇一样 找不到重点,找不到所需要找到的东西。
我参与的第一步片子是《小美》,《小美》这部片子其中 让我印象最深的两个部分是这样子,我们有的时候会为了一个场地
会为了一些道具,会为了一些我们所需要的质感 奔波了很多的这种感觉。
在《小美》的这个 片子里面,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一点点
抑郁的一个神经质的这样一个场景 这样的一个场景作为一个家庭来说,它不可能是
普通家庭那种白墙,那种旧柜子所能体现出来的东西 所以说,我们需要找一个比较有质感的
墙面,家庭的家具的这种布置的这样一个 房间。
为了这一个房间,我们当时怎么办呢?我们就 从网上找。
当时还没有 airbnb ,我们当时
只能在像艺龙,像就是我们平时订酒店的网站 去找各种酒店式公寓,各种各样的民宿。
我们在那儿看了几十家,将近一千家的场地 最终大概确定了有十几家
这十几家里面,我们再经过挑选,可能挑选了有六七家 这六七家我们觉得似乎都还可以,似乎又不太行
所以,为了确认,我们最后把这些六七家这样的场地,我们都实地跑过了
这六七家场地近的离我们可能也就是公交车十几分钟的路程 远的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才到
然后我们都对每一家进行拍照,与酒店或者民宿的管理方去联系 最后才确定了其中的两三家。
这两三家就 既还比较容忍我们去进行拍摄的行为,又让我们觉得这个
酒店的质感是值得我们去拍摄的。
这几家我们最后又带着导演,带着我们的道具
一起去看,最后在这几家里面我们才挑选出来了 我们成片所用的这个,让我们觉得比较满意的场景
在这里面我们想提到另外一点就是
我们的拍摄场地的使用方式,其实很多的
民宿的主人,或者说酒店店主,其实是很不愿意自己的场地
被拿做微电影的拍摄的,或者他们觉得对微电影的拍摄有附加的条件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我们尽量不要 给这些场地的提供方带来太大的麻烦。
二,我们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协商 第三,我们有的时候可能需要采取比较聪明,或者说比较机灵的方式,就是我们
可能不去跟酒店的主人,或者是民宿的主人去打招呼,然后就进行拍摄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尽量的不要去惊动他的邻居 不要去惊动主人。
在这种方式下我们变通的 进行拍摄,有的时候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下面我想说 电影《0》的拍摄,由于是家庭题材,所以我们选择了 三代人,一共十余人的一个演员阵容。
演员这么多,然后加上我们的职员 将近有 20 个人,这些人最老的一位奶奶 现在已经 70
多岁了,最小的小朋友现在可能才十多岁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事情,也会有自己所能够完成拍摄的时间、
安排 在这个情况下去完成拍摄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配合这些演员和拍摄场地
我们将拍摄的地点不定为我们平常生活的上海,而是另外 一个城市。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所有的职员都需要
两地奔波,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所有人的时间就变得 难以保证了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按时按质的去拍摄完成这部微电影 就成为了制片最重要的任务。
首先列出所有的 景需要哪些人,在哪些条件下可以进行拍摄
然后,我们去确定所有的演职人员的时间 在时间和场景都确定了的情况下,我们将这些
场景有机地安排在我们所有的,相应的人员有空余的时间内
并且进行一定的协调,实现一个 能够让所有人满意的通告表。
我们将这个通告表发给所有的演职人员,让他们按时的 到达这个场地。
这就是我们能够保证整个片子拍摄节奏的一个最大的 原因。
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策略是 集中拍摄大场景,分批拍摄
小场景,以这样的方式去很快地安排所有人的进度 我们的拍摄周期中,包括了一个劳动节的五一假期
这个假期的三天我们并没有闲着,而是去把所有需要聚集 大量人的场景全部拍摄完毕。
拍摄的时候制片人有如下的几个 第一,我们要控制场面。
就是说我们需要让所有的人 所有的机器,所有的东西在它该有的位置
这时候不是说我们需要直接的去控制这些东西,而是说我们需要去控制 管理这些东西的人。
比如说在拍摄之前,我们一定要让服装、 化妆、 道具,把 所有的人的妆容、
衣服给解决好,所有的场景 给解决好,摄影师就位。
也就是说我们要保证的是,导演在喊那句 stand by 的时候,所有人其实是已经准备好了的。
第二点,我们要保证一个时间的节奏 就是我们拍摄计划一定要完成,不能拖沓,同时我们也不能说
本来计划两个小时,我们可能半个小时就非常粗糙的拍完了,这也是不行的 我们要保质保量的情况下,让它不拖沓。
第三点,我们要做好器材的管理 这边是我之前做过的一张器材管理表
其中有一些器材是作为租借的,有一些器材是我们自有的 我们需要把所有的器材从领用,到收整,到归还都要做非常好的
表格的整理,让整个器材万无一失,所有的东西
都保证没有丢失,因为丢失器材的成本可能相对于 我们的拍摄成本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部分了。
第四,我们要保证 在现场有很多突发状况要我们来解决。
作为制片人 制片人很多时候会遇到在现场的时候一些很突发的状况
这些状况可能是导演的职责,可能是化妆 或者服装道具的职责,甚至可能不知道是谁的职责
但这个时候制片人一定要挺身而出,去指出是谁的职责或者说
去指出这件事情要怎么去解决,我们要在最快的时间内 解决这些突发的状况,保证拍摄的进度
从而保证整个成片的质量和成片的效率。
拍摄后制片人所主要去做的事情就是第一,做好剪辑的时间规划 第二,去确保剪辑的质量。
第三我们要去进行展映的一个 相关的宣传和一个布置,还有最后的展映的一个规划
所以说我们一般觉得制片人其实就是 不需要看监视器的最重要的那个人。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制片所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第一我们需要熟悉每个人。
这熟悉每个人呢,第一方面是熟悉每个人的工作方式 所有的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比如说有的人
比较拖延症,有的人比较喜欢夜里工作
有的人可能习惯一个人去工作,有的人可能习惯去和别人一起完成一些 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把所有人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都给 记录下来。
我们知道大家是怎么样的工作状态,我们给大家 分配任务、 安排时间。
就比如说我们的组里就有一个 很爱深夜干活的编剧和化妆师
那么这个人的话我从来都是第一天晚上给他任务,让他第二天早上给我 如果要是你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时间
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事情,很可能让这些人不能 以最好的状态去进行工作。
除了了解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以外 我还需要了解每个人的性格,学生微电影剧组和普通微电影或者普通的电影剧组有一个非常大的
区别就是我们一般来说是无报酬的。
我们很多时候可能就是制片人或者是导演
或者是整个剧目的发起人会请大家吃顿饭 然后就结束了。
大家是凭着兴趣和凭着对这件事情的爱好加入这个剧组的,并且义务的 去完成这些工作。
那么的话在这个当中我们需要给大家提供一种成就感,而不是说在某些时候
非常的劳累又非常的去怨恨其中的某些人。
当一个剧组的关系 不太能调和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剧组的工作效率会急剧的变低 工作质量会急剧的变差。
在这个情况下,制片人就要找到其中所蕴含的问题 并且在问题发现以后去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在所有人的心情和状态都变到最佳的状态的时候 我们才可以非常有效率而且非常有质量的去完成这样的工作。
另一部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旧爱》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 他是我最在乎的一个人
>> 《旧爱》是我们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拍的一部作品
参加了一个公司举办的微电影大赛 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的关于 制片人的方面是,制片人在有的时候是一定要
和剧组内剧组外和所有的人都打好关系。
作为一个要 挖掘出整个人中最隐私的、
最不愿意透露的部分 访谈形式的纪录片我们所要
做的就一定要和这些受访对象 完全的熟悉。
在这部片子拍摄之前的一个晚上 我作为一个制片人加上司机
去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受访者
这位受访者在之后的成片中也担当了非常关键的
输出整个片子性格的一个部分 这个受访者之前其实并不太愿意去袒露心声
然后从我去接她到回来的这个过程中
我从不认识她逐渐地和她熟悉起来,之后便聊的很开
这件事情可能,我在想,对我们第二天的拍摄也有了帮助
同时之后我们的私交也导致了我们之后在 其他的片子当中又有了新的合作。
这也是等于说给我们的剧组补充了新鲜的力量 第二点是我们要做足够好的预算控制和时间控制
在一个成熟的大家都对这部微电影
负责任的微电影剧组当中,所有的人其实都是希望这个微电影变得越来越好的
导演希望每个镜头都按照既定的分镜脚本去进行 他希望这个镜头是一丝不差。
摄影师 希望每个镜头都有自己的质感,希望每一次拍摄
都是能在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中做到最好,没有任何的缺漏
剪辑师都希望导演可以给剪辑师更多的素材 至于服装、
化妆、 道具,他们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能有更多的成本 去进行服装的采购、
道具的布置和化妆 大家都希望让这个东西变得好,但是我们需要在时间和金钱上
对所有的人进行权衡,就比如说当导演对一个镜头 第十次、 第二十次喊出
cut,然后重新来的时候 首先,我们错过了非常多的时间,我们可能 错过了整个时间的安排表。
其次,演员的状态 也会随着拍摄次数的一次一次的增多而变得更加不好
演员的表现力可能会下降到一个我们都难以接受的状态
第三我们会发现整个拍摄的节奏感和状态都被带乱了 摄影师找不到节奏感,导演找不到节奏感
甚至我们的其他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制片,我们的服装化妆道具
我们的灯光都找不到节奏感,在这个时候拍摄 会变成一种很机械的事情,导演会喊 Action,
摄影师会进行拍摄 但是拍摄出来的画面呢,演员的表现呢
可能都会差到一个我们没有办法接受的状态 这样出来的废镜头越多,整个状态会越差
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最终导致整个片 到最后你在整理素材的时候发现,我要补拍
补拍又是一次成本的增加,补拍又是一次整个进度的拖后
我们希望补拍越来越少,那么我们希望在拍摄的时候可以保质保量,保证这样的节奏感
不在小的细节上吹毛求疵,在这里我举个例子 曾经在拍一部片子的时候,那个导演告诉我
我希望这个布后面的那盏灯显示出一个窗户的效果 我们希望在那上面做一个田字来模拟窗户的效果
但是由于光线的问题,这个田字会变得非常模糊没有办法看见。
当整个布景 进行到了最后的时候,我们把所有的景都布完了,这个田字最后很清楚的可以显示在那块布-
上的时候 我们发现摄影机扫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只有一秒钟,那一秒钟是一个不重要的一秒钟
而且我们最后甚至发现那一秒钟
所有的观众根本就不会在意那上面有没有一个田字 那个田字甚至是被虚化的
我们耗费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去做这件事情 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微乎其微
对整个片子没有什么影响,那么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之前的这些东西是无用功呢
第三作为制片人,我们要时刻做好变成万能人的准备 在小剧组当中,制片人往往是需要去解决问题的
是需要是一个万能博士,有的时候他会变成一个电工
有的时候就是一个人肉灯架,有的时候变成司机,有的时候甚至要去点外卖,甚至有的时候 我们需要去掌机。
比如说有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摄影师,然后我们需要 去采一些空镜。
这个时候,制片人只能稍微临时的离开一下场地 去进行一些这样的工作。
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制片,我在拍摄《小伟》的时候 导演给我一个任务说,我希望这个灯
呈现一个频闪的效果,于是我就花了两三天的时间 利用电路的一些知识,然后做出了这样
很鬼片的这样的效果,也是很符合当时的需要 的效果。
再比如说在《48 小时》拍摄当中,就突然 从一个新手司机被逼着在上海第一次上路。
收声的设备是一个猪笼 我们需要让它的挑杆更长,举到更远的地方
我们发现没有东西怎么办呢?我又拿了几条扎带 然后扎在一根木棍上,然后硬是把这根
[听不清] 举了出去,因为我们 拿了 A7S 作为我们拍摄的机器,然后这个相机没有办法在铁头上固定
然后我硬是想了一想,然后去买了一堆,大家看起来很奇怪的部件
然后硬是用了两三个点,将这个相机死死的固定在铁头上 再比如说我们
需要让一个,让一个老式的电视机播放一段动画片 这件事情也轻而易举的做到了。
再比如说导演需要监视器 但是我们这次由于成本问题,如果我们租大监视器,可能
运输成本加上我们的租借成本 确实会相对于我们的这个片子的成本来说会太高了
于是我们干了一件事情,我们把 相机的输出直接连到了电视上
于是导演享受着一个 47 寸的巨屏监视器 在那儿不亦乐乎。
在 48 小时里面我们觉得 最好玩的一点,也是我们当时没有想到的一点就是
第二天的补拍,第二天的补拍其实是 非常没有预料到我们会使用这么大的一个场景
我们在第一天的剪辑完成以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第一天拍摄室内的内容
我们看到了这个翻译,他从一点点不熟悉,然后慢慢地变到熟悉这个
台词,熟悉了台词以后,他已经非常准备好,要进行下一步的去进行现场拍摄的工作
那么的话这时候我们就会想,那现场我们要体现他没有在现场的这个问题
那么的话我们怎么体现呢?我们最后想到的办法就是,我们使用了第二天的一个大场景
这个问题是,我们是前一天晚上在大概
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我们决定,要安排第二天录一个大场景 第二天还是个周日,对还是一个婚礼。
那么的话首先我们要找到一片草坪,草坪的这件事情就让
我们和保卫处的老师,因为是在复旦大学内拍摄的,所以我们和保卫处的老师已经沟通了很久
然后才允许了我们的拍摄,然后我们需要找到一大堆的群众演员 到最后我们是动用了各种各样的同学,各种各样的同学的家长
我们只要觉得醒着的我们都打电话过去了,才凑成了这么一个还算是有比较多的人的一个草坪 婚礼的场景。
>> 摄影灯光,快点快点,场工 新娘子还没画好妆,新郎呢?赶紧找回来 你的翻译呢?>> 在那边。
>> 杜海龙,杜海龙,快点过来要拍了要拍了,副导李言你
赶紧过来,不要打电话了,第五场,准备
>> 然后这个场景的拍摄也是非常大阵仗,然后我们也动用了非常多的滑轨
然后很多的这种椅子,那个光场景的布置我们就弄了一早上
然后,当这个所有的东西弄完了以后,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整个
48 小时的这个微电影大赛因为是一个外国人举办的
大赛,它的文件要求非常的完善 他要求每个演员明确的签署一个协议,说我已经
承认要参与这个东西,那么的话我们有群众演员 加起来有十几个人,那么的话都要签署。
然后所有的那个 剧组的人也都要签署这个东西,然后所有的我们使用的场地,也都要签署相应的协议
甚至最恶心的是,当我们把所有的这种纸质版协议都准备好的 时候,我们最后发现还有一个线上的表格要填写
那个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五点多钟了。
在这个时候呢 我们只能选择一边开车过去,然后一边在网络上进行填写
当填写完毕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它需要一个表格,就是一个 回执,它需要把这个回执去交给
48 小时的官方,证明我已经填写了这个东西
但是我们当时是在手机上填写的,根本就没有办法打印这个回执。
我们最后急中生智想到的办法是 我们用手机截屏软件,把这个回执给截图了下来
然后发到了电脑上,然后再从打印店的电脑上把这几张截图拼在了一起 最后成为了被
48 小时官方认可的一个回执,当我们所有的事情都做完,我们
赶到交片现场,那个时候已经是六点五十八,当我们拷完了所有的 影片,然后工作人员向我们说
Congratulations 然后跟后面的一组说 sorry ,you
are late 的时候 当时我们的心里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喜悦,还是
有一点点对整个过程的怅然若失。
当我们那天五点钟准备开车去 交我们的成片的时候,我们发现整个剧组里面
老司机只有我们的执行导演,和我们的剪辑两位同学
在这个时候他们就跟我说,你会开车吗?我说会一点,但是不熟
于是我就第一次在上海上路,于是从这件事情我就知道,制片人真的是 十八般武艺,什么都要精通。
在这种小剧组里面制片人一定要是个万能人 以上这几点其实都是关于万能人的描述,在小剧组当中
哪里缺人制片人就顶上,哪里需要人,制片人也要顶上 这可能是制片人超乎于自己的职责,所需要去做的东西
由这里我们联想到的制片人需要注意的第四点,就是
制片人一定要在自己完成了自己分内的事情以后
再去做其他的事情,这一点其实是我自己需要检讨的一个部分
在最近的几次拍摄当中,其实我很多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 我觉得很多地方都需要我。
万能人可以做很多万能的事情,但万能人 一定最后还是一个制片,当你没有把制片的这个工作做好的时候 整个片场会变的一团糟。
就比如说我们在五一的拍摄当中 有一次我在做制景的工作
但是其实当时我制片的工作并没有做好,我在超出自己 职责去做事情的时候,却忽视了自己的职责,这对于制片人来说是大忌
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其实我觉得我对微电影 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浅薄,但是经过了这一些
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其实对于整个微电影的创作,特别是对于制片的职能
制片的一些在小剧组当中的一些实战,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我也希望这些理解可以帮到大家,帮助到各位制片能够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