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音乐]
[音乐]
我们再回到刚刚那几个关键点上
>> 比如,感情会不会变呀?两家人怎么相处啊?
要不要孩子?要几个孩子?什么时候要孩子?这么多矛盾,怎么办呢?
>> 听上去真的好复杂呢。
>> 是啊,就是这样 两个人谈个恋爱多好呀,一旦结了婚,一大堆的现实问题全都来了
>> 那你的意思是,你要和男朋友一直这样谈恋爱,永远都不结婚了?
>> 那也不一定,该要结的时候总要结的吧。
>> 你看,晶晶瞬间找到了知音 因为她觉得自己在情感上被闺蜜理解了,从而产生了共鸣
闺蜜不再只是评判她的想法对还是错,而是肯定了她的情绪
潜台词就是"你说的我深有体会" 这样一来,晶晶自然就愿意敞开心扉了。
然后我们再提出"永远 不结婚"的矛盾之处就变得顺利多了,晶晶也愿意接受,也能说得更多
>> 当然羡慕啊,我理想中的婚姻就这个样子的
>> 所以,虽然你刚刚一直都在强调自己不想结婚
但其实你内心对于幸福婚姻还是充满向往的,对吧?
>> 是呀,可是那有多难啊。
>> 到底难在哪里呢? >> 我也说不清 哎,其实我最怕的,或者说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出轨
这一次,闺蜜不再是义愤填膺地 质问,而是委婉地指出晶晶又害怕结婚
又对婚姻充满了美好向往的矛盾。
这样更 温和的方式,其实是在表达更多的疑惑
似乎是在说"我不是很理解,你可以多说一点吗?" 面对这样的质问,晶晶似乎有了更强的
倾诉的欲望,想一股脑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说出来 使闺蜜能够更加地明白自己。
而同时,在这个过程 中,晶晶自己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很好的梳理
>> 对的,但是呢你喜欢的人可以给你带来感情上的满足。
但是 喜欢你的人却能给你带来安全感呀。
>> 所以,其实你都没有想好 到底是和喜欢你的人结婚,还是和你喜欢的人结婚
>> 其实也不算是,虽然大概知道要怎么去选,但还是担心自己选错了呀
>> 你渴望那种白头到老的幸福婚姻,但是又害怕结婚
我感觉你似乎并不是害怕结婚,而是害怕 自己在感情中被抛弃。
>> 你说得太准确了 我就是这样的感觉。
>> 这一次 显然晶晶表达了更多的想法,也没有了抵抗的情绪
她发现了自己情感上的矛盾,而这就是在上一次谈话中,被闺蜜打断没有来得及说的内容
在本次的对话当中呢,闺蜜在理解和循循善诱地 询问下,晶晶终于弄清楚了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不是结婚,而是对情感的担心 可以看到,她对安全感的强烈依赖以及当中的困惑。
对于晶晶内心矛盾的指出 不仅让她看到内心的挣扎,同时也让晶晶认识到了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
在这几个关键点当中,由于前面良好共情的基础之下 我们使用了一种面质技术。
所谓面质技术 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帮助促进求助者的自我探索,最终化解矛盾,从而解决潜在问题的一种方式
面质技术,也是一种影响性技术
一般情况下,求助者身上会出现以下几种矛盾,需要我们使用面质技术
第一,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由此会产生混乱
比如说,求助者会说"我现在真的很累,但是有很多很多工作又不得不做
其实呢,我真的想躺在床上喝着饮料看会儿电视"
这个时候,求助者内心动机的冲突就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
从而产生某种苦恼。
第二,是言行的不一致 比如,你可能有一个朋友,一边说着沉迷游戏不好
会耽误学习,影响生活,并为此感到深深的焦虑和苦恼
可是他呢,却又一面在没日没夜地打游戏 这就叫言行的不一致。
第三,是前后言语的不一致 在刚刚的谈话当中,晶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她一开始说的时候呢,说自己一点都不想结婚,到后来却又表达了对美好婚姻的向往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面质技术,就可以促进求助者的思考 非让他发现自己真实的想法。
还有一种,则是求助者和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
有时候,在谈话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评价 与求助者的自我评价不一致。
或者说,咨询师所见与求助者所见存在矛盾 比如,一个明明已经非常非常瘦的求助者
却要在咨询师面前不断地强调自己很胖,还是很胖 这就是一种不一致。
在影响性技术当中,面质是一种非常特别而又极为重要的技术 我们将会在下一个单元,继续为你细致地解释
>> 那等下我动了,我这样动这样动,我躲你镜头
>> 虽然
所以……不想结婚。
>> 不要动好嘛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