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说完了逻辑,我们来说结构。
逻辑道理好讲, 但最后要把它落实在具体文章结构上,我们前面一再地讲不容易。
可是不容易呢,我也想给大家一点提示,我一再地说
一个文章最后什么样的结构是由于他的观点材料决定的。
最后你得就菜下饭。
没办法预先说每篇文章就只能怎么写。
但是呢,还是可以给一个非常粗的结构,这个结构呢也是大家易于理解的,我把它叫 作四部研究法。
就是最粗最粗的一个文章你可以按照这四部分来写。
也就是一个文章你可以包含经史子集四个部分。
四部研究法呢大家看到是借《四部全书》的这个说法,把整个文章的结构分成这四块。
其中最难摆的呢是子部的结构。
一会我会再稍微细说一点。
但是我给大家这么一个大体的框架,就是一个文章
一开始的时候你总可以先把材料按照这四部分来归纳。
然后在每一部分里边你再进行, 具体的融合。
当然我还是要讲,最后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文章绝不能局限在这个
四个框框里面,只能说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个最粗浅的参考。
经部也是文章的 第一部分,文章的开头部分。
文章怎么开头我们后面会专门讲。
但是文章开头这部分要写的内容,我们在结构里边讲。
文章的经部要写的内容就是提出问题。
也就是说整个在经部里面能有助于你 清晰地提出问题的材料,你要把它放在这里面,
在你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这部分材料有助于我 第一部分的论述,那你就可以先把它放进来。
放进来以后呢,我们还可以把它做进一步的归纳。
大体上而言,文章的第一部分至少要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提出问题,二是说明意义。
什么是提出问题呢?就是告诉人家你这篇文章研究到底什么问题。
这是咱们前面在提问和选题阶段都解决了的,我们不细说了。
同时你还要说明这个问题的意义。
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它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有什么样的 学术意义,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
这个是 总体上要交代的,也就是说没有什么问题是理所当然就应该被研究的。
你总要表明在这个问题上是值得研究的。
比如说,一个问题千百年来大家都在论述。
那你为什么值得论述它呢,你一定要讲讲 有什么样情况的变化使它具有了不同的社会意义。
理论上又有什么样的突破了,使得这个问题可以重新理解了,等等。
所以在你搜集素材的过程中,
发现有助于论述这个问题重要性的
我们讲,不管是理论重要性还是实践重要性,你都可以放在一部,
有了这些素材,你再去讲这个文章,
这个研究重要,就变的 水到渠成了,你论证的难度就没那么大了。
比如说,我们后面还会开头部分给同学讲, 我的文章它一开头就摆事实,比如说我们后面会给大家讲有一个文章
一开头它讲家庭暴力的,一开头就把一些家庭暴力的数字,一些家庭暴力的 这个有关报道,写在开头了。
这会很大程度 引起大家的注意。
噢原来这个家庭暴力有这么严重,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
那你自然而然可以去研究它。
还有些学者是特别会写作的。
比如说像休谟,它就是一个这个文字大师。
他常常以这种方式来开始。
那就是,比如说在人类历史或在人类的政治问题上, 没有什么比这个问题更重要了。
起笔就这样写, 然后后面他会写为什么。
这方面 同学们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会有意识地去积累。
文章千变万化,开头的时候体现最明显。
那除了说明问题和意义,可能还会有 三部分内容可以放在开头部分的,是什么呢?第一就是勾勒背景。
交代一下你写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
历史的背景,现实的背景,这个背景是有助于 你论证,去说明问题的内容或者论证问题的重要性的。
那么可以在这部分预先加以交代,还有呢就是 方法和材料。
如果你运用了独特的方法,那么你要在开头的部分讲 我这篇文章新在方法上新,所以呢 这篇文章值得研究。
那么方法新在什么地方呢,可能你要对自己独特的方法加以阐述。
还有呢就是材料,我文章用到新材料了。
有一个案例,之前人们都没有关注过,我关注到了。
有一些统计数据以前人们没注意到,我关注到了, 有一些新的理论成果
等等这些都可以,总之呢,在经部你要有意识地积累这些内容。
然后呢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有些文章 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你可以上来就写问题方法。
有些文章人们特别不容易
承认它的重要性或者问题本身重要,但是他不相信你还能就这个问题你还能谈出什么新意了。
这些可能都要在文章重要性上多积累一些材料。
同学们初学写作可能下功夫比较多的是需要在这方面。
就是尽可能找一些能让人觉得,一看就觉得,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你写这篇文章值得看。
你值得写,他值得读。
这个材料就会发挥它的作用。
比如说,我写法教育学这个文章。
那么, 有一些内容本来是后面部分,比如说关于什么是法教育学,
关于法教育学立场方法,或者关于价值判断的那一部分,我可以用的。
但是我把它提到开头部分的,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立论的基础是讲法教育学
在中国的研究过程中缺少司法这个维度,而这些论述恰恰都在强调
法教育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包含了司法这部分, 而且是要结合司法和立法,结合司法和法学学术研究的。
也就是说我就把关于这个方面的所有材料都搜集起来放到开头部分。
那么这样的话, 我文章的重要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对不对。
也就是说以往的 学者都承认把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这个维度。
而我观察到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现有的研究都忽略了中国的 司法实践,那我文章的重要性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对不对。
所以我就把那部分的内容提前地写到这里了,这就是一个布局的问题。
第二部分呢,我把它叫史部。
也就是文献综述部分,文献综述部分处理的是所有二手材料。
也就是说同学们你们先要有意识地把材料分成一手材料和二手材料。
什么叫一手材料呢?就是并非学者们
表达观点或者论证观点的那些内容,而是什么呢?而是直接跟你研究问题有关的。
这些材料呢不是你要交锋对话的观点。
而是可以用来直接支持你 自己观点的那些事实或者道理。
这叫一手材料。
那么二手材料呢? 就是你要,也就是,我们通俗点说就是已有发表的这些,
论文,专著,这些学者们 研究某个问题所形成的观点。
也就是说同学们你们看论文,我们所谓知彼
那个阶段所查阅的这些资料总体来讲是属于二手材料。
当然有些二手材料你会发现 他在论述过程中引了的一些事实性的东西,或者直接跟你观点有关的,你可以把它偷过来,就-
像我们说的 共军改造俘虏那样,把它用于服务你自己的观点,它就变成
一手材料了,但是这些二手材料里面的那些论点 不管是总的论点还是那些具体的分论点
它都是你要对话的观点,那么他们都属于二手文献的核心内容。
在文献综述部分你主要针对的是这些观点。
用你自己的观点去批判性的重新梳理 在你之前已经提出的这些观点。
这是史部就是文献综述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呢 这部分内容也就是说跟这个你文章主题相关的
主张观点, 你要把它搜集整理在一起,放到
史部,放到文章的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呢 也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要我们前面讲了对它进行类型化的梳理。
已有的观点,可能很多种,表面上看分歧很大,你要对它
仔细甄别,要具体去看,这些观点实际上,
就是这么几类,而这几类下面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这些差别对你重要,你把它揭示出来,不重要你甚至可以忽略了。
也就是说,通过梳理这些二手文献,你要知道 你将来在文章中,要批判要对话的主要是哪些观点。
所以大家看,比如像iii老师哈,他一般就会讲 关于比如说,婚内强奸,有肯定说、
否定说, 这都是用最简明的方法来梳理观点。
当然实际研究中,会由于你要研究的问题,会形成不同类型的观点。
但是,你一定要先把它类型化。
要不然,有多少篇论文就有多少篇观点,你把它都 散摆在那里就没有意义了,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这个,
布局上的失败,缺少一以贯之的逻辑。
而且呢,在始部,同学们就要有意识地对这些观点,
不光是加以概括类型化,而且要有意识地对它进行辩驳。
当然最主要的批判,是要在后面啊,子部和集部展开的。
但是在始部里边,并不是说这些观点,你把它摆在那就够了,
而是要在这个时候,有意识的铺垫跟你后边对话的基础,
比如说,如果你针对的是法教育学的里面的这个价值判断 的地位问题,那么你就要有意识的把这种里面的肯定说,
否定说,在梳理过程中, 跟你所要论述的,比如说这个价值判断,比如说我落脚点是在这个司法维度上,
那么跟它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强调这一方面。
而这样你后面在进行论述的时候,人们就不会觉得突兀。
第三部分是子部,
子部是什么,就是你成一家之言的,是就是,论述集中论述你观点的部分。
这部分呢,可能不止一节,我们前面说的, 颈部和始部,可能分别各是一节就够了,就是开头和文献综述。
一段一节就够了,但是呢,在子部可能要分成好几节。
如果你整个文章,比如分成六节的话,那么可能子部是要占三节的。
子部写什么呢? 不外乎摆事实,讲道理。
反正你就是,能论证你观点的,
能驳斥其他观点的, 你就要放在这部分。
大家也可以按照摆事实,讲道理 这个次序来写。
如果有些事实, 它就能够非常直接了当的颠覆掉以往的观点,那你就把这个事实写清楚。
越详实越充分,你就越有说服力。
我们法律很多问题,最后都是个事实问题啊。
就表面上看来法律上的争议,理论上的争议,最后都是事实问题。
如果有人讲,比如说,
国外的法教育学研究,跟这个法解释学之间没什么差别。
那你找到一个事实,会看到法解释学,法解释学比如说, 不太重视司法案例,主要重视立法的解释,
而法教育学呢,发生这个转型以后,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 对司法案例更重视了,法教育学离不开对司法案例的分析,
那么这就是一个事实问题,那你把这个事实摆清楚,之前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同样,不能光讲事实, 事实本身的确能揭示一些问题,但重要的还是讲道理,你要讲为什么。
整个文章的核心是子部,子部的核心是讲道理。
一定要在你搜集素材,或对这些素材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想清楚,
到底能够支持你观点的这些道理在什么地方。
有几个重要的论据,包括这些论据之间什么关系。
可能你找到诶,有一个法律社会学的观点能支持。
有一个法律社会学上的理论,能支持你的观点,可以啊。
包括你发现你的竞争对手,你的要批判的观点它
引用了一个理论,其实这个理论反过来,恰恰说明了你自己的主张,都可以。
而这部分是最难的,也是最运用之妙,存乎于心的。
我没办法给大家讲的更细了,以后可能, 如果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可能要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再进行细化才可能了哈。
而这部分我要强调什么呢,就是要形成一家之言关键就在这个讲道理的部分。
而讲道理这部分,一定别忘了我们所讲的这个逻辑的简单一贯,
一定要,在布局阶段就把你这些要讲的道理的思路讲清楚。
我们用以支持这些道理的素材, 是要用这种方式才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
你的文章有没有 说服力,你写作的,我们前面讲,谋篇阶段讲的那个写作的要点,
在什么地方,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子部的这个讲道理的部分。
大家看,比如苏立老师的文章,非常有说服力,很雄辩。
那他一定是在子部部分,下了很大的功夫。
比如朱老师常用的手法,选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细致剖析。
把一个例子分析透了,顶一百个例子。
还有的时候,比如他会引入法律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哲学的观点,用以支持他的主张。
这些都是办法,但是一定,一定要 记住,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想清楚。
最后一部分呢,我叫它集部, 很多文章啊,写到子部就可以结束了,
但是我认为,一篇文章应该还有集部这部分。
集部是什么呢,子部啊是你要把自己的理论建立起来。
你要论证为什么我的理论成立,以及呢,我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集部呢,是要对理论进行应用。
也就是说通过子部,我们推定你的理论得以成立了,
你的理论内容已经得到充分地论述了,那么接下来要用这个理论是什么呢?
要用这个理论去跟其他理论对话,要用这个理论去解释现实当中的法律问题。
这是理论的应用部分,我常举的例子就是,
前面三部分都像爬山,通过子部你爬到山顶 了,那么集部就好像你站到山顶上,你不能爬上来就什么都不看就下去了。
多可惜啊,它就失去了爬山的意义了。
你应该站在山巅,运用你的理论, 去重新理解这个世界,因为什么,因为你的理论就好像
帮助你爬到山顶以后,我们为什么需要理论呢,就因为这个理论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观点新- 的世界。
它提供了一套新的理解世界、 看待世界的方法,因为你这套理论的提出,
世界可以不一样了,就好像 你站在博雅塔下面看未名湖,和你爬上博雅塔塔顶看未名湖,它不一样。
那么常见的就是,你要用你的理论去批判其他的理论。
你现在就可以把你的理论,已经当作一个 得到充分论证的论据了,进一步去看、
进一步去指出其他理论错在什么地方。
这些理论甚至可以超出你前面对话的那些理论,而去点评一些其他
跟你文章虽然不直接有关,但实际上用你的理论,可以去涵盖、 可以去批评的那些理论内容。
包括一些经典命题。
比如像,我写一个文章, 就是发表在2013年的《中国社会科学》上,第一期,
叫《中国当代法治实践中的法民关系》,那么我在文章的 第三部分,就是重点论述了法民关系哈,讲了法民关系这个理论。
它的内容、 它的概念、 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的类型是什么。
那么接下来呢,我就用我的理论反过来去看 比如以往对于法律解释的理解,可能就过于简单了。
比如我的批判就是它过于用于法律共同体内部 包括对于司法公信力的理解,那么我也从法民关系角度,
重新加以阐释,这就是一种应用,它应用实际上 同学们看哈,它是进一步的体现了你这个理论的强大,对不对?
它实际上是变相地对理论的论证,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个理论如果可以用以回答原来
很多理论问题,用以解释很多法律现象, 那么就意味着你这个理论本身是有价值的,是不是,它是有意义的。
也就是在应用过程中,你体现了你理论的生命力。
所以集部应该有,当然集部不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集部,会进一步的强化你的理论。
同时呢,也丰富你的理论内容,就这些部分而言呢,是一个文章最初的
最总体性的结构,而进一步的到文章本身的内容啊,可能就是,真的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我只能给大家说呢, 希望同学们有这个意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啊,把握好。
如果你有了这个经史子集四部分的结构呢,大体上可能对这个文章,包括篇幅上,
包括素材的排列上都会有一些具体的想法, 比如说,你文章有经史子集四个部分,而你知道子部是论述的重点
那么你第一部分呢,就不能篇幅太大,有些同学,文章一万五千字,开头写了一万字。
这就不成话了,我说的可能有点极端,但 经常有同学一万五千字的文章,开头写了七八千,这是常见的。
这就说明什么,说明你把后面子部的内容, 史部的内容,集部的内容写到经部去了。
对不对,我自己的看法是,
经部的内容,开头的第一节
最好不要超过文章的五分之一,一万五千字,
别超过3000字,能一两千写出来更好,越短越好,我们后边
讲切入的时候会讲哈,要有这个凤头一样的力度,那就文章的开头要短小。
我们到时候再说。
而史部,文献综述部分呢,也不能太长,
最好也能够三五千字解决问题,史部太长,
你文章的主体,如果变成文献综述了,你就没有充分的篇幅论证你自己的观点了。
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子部上,为什么呢?
因为,通过子部的论证,你的理论、 你的观点才能够成立。
如果你的观点是否成立都是个问题,同学们 你在集部讨论过多,就喧宾夺主了。
因为,你还不能说服读者接受你的理论,你就把理论应用起来了。
这实际上呢,都是不合适的。
最后呢,我要讲的还是啊 这个布局阶段,可以说我们整个论文写作阶段,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述的问题。
而是道的问题。
因为布局阶段啊,就涉及到对你一些文章的很多细节加以一一推敲了,
可能最后写成文章也就是几天时间,但布局阶段可能要花几个月。
同学们说啊,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啊。
我通常是布局阶段一两天就想完了, 写作过程写一两个月。
错! 这就是我们讲布局,我最后要强调的一点。
布局阶段,一定是你写文章要花费时间最长的阶段。
同学们想,一个大的战役,是打的时间长啊,还是准备的时间长啊?
一定是准备的时间长,一个再大的战役一两天就打完了,对不对?
当然,如果涉及到相持,可能最后是消耗战了哈,但通常情况下,
很快就结束战斗了,可是要想打好这一仗啊, 你看这指挥官,之前要看,去看地图,是吧,看地形,
大家知道最经典的战役就是这个辽沈战役,是吧,那 之前,毛泽东和林彪之间光电报,来来回回发了多少封。
他们,这个前委的这三个人也反复讨论哈,
到底在哪打,这个塔山那怎么布防。
这林彪不知道看了多长时间地图,可是最后呢,这战役很快就打完了。
文章也是一样,
我自己的体验常常是,如果前面准备充分的话,我通常一篇文章就是一两天时间就写完了。
最多两三天时间,我最快的速度是两天写三万字啊。
就是基本上写文章写完了,
这不是说你一开始就能做到的,一定是之前都想清楚了,谋篇布局阶段已经把该做的工作做了。
那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前期准备会耗费你绝大多数的 时间和精力。
如果你把问题做反了, 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
而你最后又还想打赢,那后续就会很困难、 很苦恼。
一旦变成这种相持战啊,就会,真的就是硬骨头,是吧?
那大家知道,那种旷日持久的大战,像咱们淮海战役哈,
还有像这个一战时候的这个凡尔登战役,是吧,德法两国的消耗战。
非常痛苦的,写文章也一样, 你如果前面没准备好,边写边找材料、
边写边修改观点、 边写边调整结构, 一个文章最后写了两三个月,文章还没写完,没成形呢。
写的过程中,你观点不停的又在变化,逻辑越想越复杂, 写作整个就变成了一个痛苦的过程。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准备阶段,
下好功夫,甚至文章的部分内容,可能是在准备阶段,已经草拟出来了。
但有的人就喜欢挤牙膏似的,一天写一骨节,一天写一骨节哈。
但我觉得,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准备阶段,
谋篇布局,做的充分了,最后呢一气呵成,如果你做不到,
比如说一两天把一个文章写成,至少一个星期之内一定要结束战斗,
拖长了一定会是个痛苦过程,文章初稿写出来了,你可以再改,那可以再花一两个月的时间改。
这都好办。
所以呢, 写论文啊,就更像写长篇小说啊,
呃,我在咱们的教材里给大家讲了一些
有过长篇小说写作经验的作家,或者
评论家,在讲说,长篇小说到最后,是考验心灵的质量。
的的确确,布局阶段也是这样哈。
写作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写作的准备当中,
你会发生许多事情,今天有课了,明天要出去春游了,后天生病了, 你能不能
专注地完成这个准备阶段,把你文章该做的准备工作在这个阶段
做好做扎实。
而且, 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是在准备的阶段提升你自己的心灵质量。
在准备阶段就提高你的学术素养,这是很重要很关键的。
一定要,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努力。
那就是,当你写作,当你一开始
选择一个题目的时候,你可能仍然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思考水平上。
但是,当你完成了这篇论文,你会发现随着论文的完成,你的思想境界,你
的学术素养,你的心灵质量都得到了飞跃。
写一篇文章并不是为了文章本身而写, 而是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去提升自己。
它一定是个综合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不光你学会了怎么查资料, 怎么选题、
怎么谋篇布局,在技法上获得了进一步的成熟,更重要的是你的思想境界提高了。
通过写一篇文章,你对这个世界理解不一样了。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如果你真的认真对待学术写作,
真的把做学问,当成一个严肃的事情,很敬畏的
加以对待的话,你一定会收获人生的 提高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读了 更多的伟大作品,对自己的思想也加以锤炼了,你一定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而也只有你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只有你的心灵质量提高了,你的学术素养提高了,你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学术,不是一个 像捡柴火一样的数量的积累,
学术是质量的积累,而质量的积累首先是 这个作者、
这个研究者本身心灵质量的飞跃,做不到这一点, 任何文章到最后都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
如果你不能够因为研究写作过程中,
在思想上有了突破,在境界上有了提高, 你仍然停留在一个初学者的较低水平,
那么这篇文章是不可能有意义的,所以 我们在课程讲述的过程中,从我们导论开始
到选题,呃,这个提问选题,谋篇布局
一再要讲的都是这点,而也只有这样,学术对于大家的 成长,对于大学的阶段才有意义。
这是教育的使命之所在,也是一个受教育者 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而这一点,
作为一个教师所能做的,也只是如此了。
也只能给大家一些最简单的技法,最初步的工具, 和一些召唤。
最终,没法代替的是你自己的成长。
我们后边的课程,将会进入到更为具体的 文章写作的阶段,要给大家讲如何开头、
如何结尾、 如何写文献综述以及 如何进行子部和集部的论述。
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的是, 整个文章写作和研究的过程
最终是你自己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是你自己幼稚心灵不断成长的过程。
而在这过程里,你将成为你自己的主人,你也将为这个世界 贡献你的智慧。
希望我们这门课程能在这点上帮助大家。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