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第三章第三节将介绍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
抗菌药主要有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氯霉素和噁唑酮类
图中显示的是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连接而成的肽链缠绕形成的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 细菌也不例外,如果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就能将其杀灭。核糖体可以说是蛋白质的制造工厂
细菌等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为70S 由30S小亚基和50S大亚基组成
在核糖体这个工厂里MRNA作为母版上面 写满了要制备的产品蛋白质的信息,而通过两个工人
及50S和30S的合作,以氨基酸为原料 根据MRNA上的信息来合成出蛋白质
首先介绍氨基糖苷类
它们是由微生物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由 氨基糖与氨基环醇以苷键相结合的抗菌药
它们易于溶于水且成碱性 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1940年发现的链霉素
主要应用于对结核病的治疗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通过感染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而发挥杀菌作用的
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始动阶段、肽链延伸阶段和终止阶段
氨基糖苷类可通过对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干扰,最终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药物口服难吸收,多采用肌肉注射
虽然大多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 为益菌药,但氨基糖苷类却可以起到快速杀菌作用
我们把细菌不繁殖的时段称为静止期 氨基糖苷类属静止期杀菌药,此外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杀菌作用为浓度依赖性 其效果随着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强,同时具有抗生素后效应
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似,可引起耳毒性、肾毒性和神经肌肉麻痹等
它们还有交叉耐药性。临床上此类药物仅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效
对厌氧菌无效,常用品种主要有四种 前三种是天然来源的,而阿米卡星是半合成品
其中庆大霉素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广谱抗生素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科技成果之一 它开始研制于1967年,成功鉴定在1969年底
取名庆大霉素,意指庆祝九大以及庆祝工人阶级的伟大 这几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各有特点
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我们配套的教辅书,这里不一一详述
大环内酯类的基本结构
是由大环内酯基团和糖衍生物以苷键相连形成的大分子抗菌药
因分子中含有一个内脂结构的大环而得名 红霉素是苯类药物最典型的代表
这类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机制、体内过程均类似 大环内
脂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是使核糖体的移位受阻 它们能与敏感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基可逆性结合
通过抑制新和成的氨基酰-tRNA分子从核糖体受体部位
A位移至肽酰基结合部位P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苯类药物抗菌谱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及
某些革兰阴性球菌,包括厌氧菌、军团菌以及钩端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的
作用特点是碱性环境活性强,毒性低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常用品种有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
其中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因为对胃酸的稳定性高
胃肠道反应轻,成为最常用的口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白喉、百日
咳带菌者、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嗜肺军团菌疾病的首先药物
此外还可以作为那些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 用于链球菌、破伤风感染治疗和对拔牙
或呼吸道手术后继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但目前已被克林霉素替代。由于大环内酯类
药物抗菌谱广、安全性高,常在临床或生活中滥用 导致我国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居高不下
四环素类为一类由放线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
因其化学结构中有四个环而得名 四环节自1948年问世以来陆续被应用于
临床,并已成为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广谱抗菌药
四环素类的 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
组织氨基酰-tRNA到达并与核糖体结合 从而组织肽链延长,导致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
四环素类是广谱的抑菌药
但因耐药性及有更好的抗菌药可用,四环素类目前不作为常见细菌感染的选用药物
其主要适应症为立克次体病、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螺旋体病等等
但一般四环素不被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而用多西环素作首选药。四环素类目前临床
常用药物是多西环素,又叫强力霉素,是 一种半合成的抗菌药,其抗菌谱和四环素相似
但抗菌作用较四环素强2-10倍 临床应用同四环素,但目前常用作联合治疗药物之一
多西环素具有强效、速效、长效作用 因此被作为立克次体感染的首选药
[空白音频] 替加环素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抗菌药物
属于甘氨酰四环素类药物,是四环素类的近亲
它具有抗菌谱广的特点,尤其是对MRSA有效,因此成为明日之星
目前替加环素可用于18岁及18岁以上
复杂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或者复杂腹内感染患者的治疗
氯霉素是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
由于结构简单,目前所用的都为人工合成品
氯霉素是世界上首种完全由合成方法大量制造的抗生素
对很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均有显著作用,为广谱抗菌药
氯霉素 主要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可逆性结合
通过抑制肽酰基转移酶,抑制肽链的延伸,从而使蛋白质的合成受阻
造血细胞对氯霉素似乎特别敏感
由于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现已不作为第一线药物使用
仅用于治疗威胁生命的感染,如细菌性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或立克次体感染
刚刚我们介绍过的药物中多西环素通常为立克次体感染的首选药
但对多西环素过敏、肾功能不良可选用氯霉素
噁唑
酮类药物是醛合成的一类抗菌药,只有利奈唑胺一种药物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
MINA与核糖体连接,进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有着较好的
疗效,尤其是耐药的肠球菌、葡萄球菌等 常用于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肠球菌的治疗
同万古霉素相比,利奈唑胺有口服和静脉两种制剂,方便患者使用
同时,利奈唑胺在皮肤软组织、肺内组织浓度高,且不受肝肾功能影响
而这些正是万古霉素治疗中的短板 好,第三章
第三节: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介绍完毕
这里给大家回顾总结了一下本节所讲述的药物种类及常用药
同样,在本节药物介绍完之后,天使与魔鬼的博弈战又要打响了
接下来就为大家解说一下这一节的抗菌药与耐药菌之间的PK
第一章超级细菌中提到的鲍曼不动杆菌AB
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万古霉素等存在固有耐药
对β内酰胺类、四环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耐药
临床上对于非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抗菌药
对多重耐药菌,则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及舒巴坦 或对极度耐药菌株使用多粘菌素、替加环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2α这个特殊的结合位点与 β内酰胺类药物的亲和力低,因为造成细菌耐药
此时可以根据药敏实验以及患者个人情况选择
使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替加环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另一个超级细菌VRE对头孢菌素类
部分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多种抗菌药物存在天然耐药
在大量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的前提下又对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等药物出现获得性耐药,其耐药机制各不相同
对付该菌感染可以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抗菌药治疗
沿着系统性的VRE感染可以选择达托霉素、利奈唑胺来进行治疗
第三章第三节讲解完毕,给同学们出了四道
思考题,相信大家认真学习后一定可以顺利地回答,下次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