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那么下面呢就,我们就讲那个什么呢?
讲这个中国基本的这个家庭结构。
基本的家庭结构呢就是:首先呢, 我有一个概念叫做基本的家庭模式,这是我,我的一个看法。
这个,那么我的一个定义,一个定义呢是说
是指能从家庭结构这个侧面体现某种家庭制度本质的特征的一种家庭类型, 比如这里提到的这个主干家庭。
那么因为呢这个呢涉及到,就是说家庭社会调查, 家庭社会调查和家庭社会研究当中的就是我们的一个争论。
那么因为呢早期呢就是很多人呢 他都认为呢,都认为这个什么呢?都认为就是说
在中国就是说是这个家庭呢出现了一个什么呢?一个核心化的一个趋势。
就是核心家庭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大量的增加而且是,
而其他家庭结构的比例在不断地在缩小就是。
但是呢 我们呢做了这么多年的这个家庭社会调查呢,
我们就发现什么呢?发现就是说主干家庭, 发现呢这个主干家庭的比例呢就是,其实它始终没有降,
而且呢是在有些地方它可能一直维持着这个非常高的一个一个百分比。
是啊,那个通常情况底下呢主干家庭是在大多数这个我们的调查当中, 它的这个比例是在 20% 到
30% 之间就是,也就是说差不多是占到那个什么呢? 是这个我们讲的这个家庭那个类型,就这个这个
用家庭类型来体现的这个,这样一种家庭结构当中的 1/4。
大概就是这样。
是啊。
那么刚才我就已经说到了,就是说在农村里面,就是说 这个主干家庭是非常能够体现什么呢?即使在目前农村,
尤其在中西部地区,主干家庭还是非常能够体现这个什么?是 父系父权的这个家庭制度的这个特征。
所以 这个主干家庭呢它可以被称为是什么呢?是一种这个基本的这个家庭模式。
但同样的,核心家庭也可以是啊,在城市里面。
那么就是刚才我已经讲了,如果在,用夫妻平权这样的一种家庭制度来看呢,
那么就是核心家庭也可以认为是,是这个能够体现夫妻平权的这样一种家庭 制度的一种家庭结构。
所以呢它也属于这个什么?基本的这个家庭模式。
嗯,这个
那个,因为呢,如果我们从历史上看呢,中国农村的
经济一直是什么呢?一直是自给自足,它的这个经济, 家庭是组织生产的经济单位。
与这种小生产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是父系、 父权的这个家庭制度, 家庭呢显然是以男性家长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家庭的这种组合的方式呢就决定了主干家庭是基本的家庭模式, 就是因为它最能够体现这种家庭制度的本质特征。
那么这个刚才我已经做了一个解释。
那么其实这个前提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 因为小生产的这个,这样一种生产方式。
而且呢是因为历朝历代,就是前面的课呢我也讲, 历朝历代这个开国皇帝他上台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
他就是把什么呢?把他这个 分地,给农民分配土地呢
这个这个,作为那个什么呢?是这个 他的这个经济政策当中的这个第一件大事情。
那么原因呢我前面几讲的时候,在讲前面几讲的时候我已经讲到了,就是。
那么因为呢分配土地呢,就是中国的这个土地资源有限, 所以呢每家每户分到的这个田地呢都不会很多。
都不会很多呢,所以 所以呢这样呢就是,跟这样的一种土地相适应的,
土地面积相适应的一种家庭结构呢,显然是主干家庭呢是比较合适的。
那么这里面一张图片。
那么这张图片呢就是, 其实是上一讲已经有了,也是在那个,我们在这个
易县照的,你也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主干家庭。
主干家庭呢这是,好像这是儿媳妇, 这个是呢,是这个女孩的这个爷爷就是,
那个然后呢就是他们三代人呢生活在一起就是。
那么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叫一个主干家庭。
那么这张图呢,为什么我要照这样图呢?就是 这个是我们在云南墨江,
这个哈尼族这个这个自治县 这个调查的时候呢我们照的一个一个照片。
照的一个照片呢就是 哈尼族就是,就是它现在呢它也是进入到是什么呢?
是一家一户作为一个生产单位。
但是它这个房子大家可以看到, 它这个房子基本上是土房,但是呢 请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土房。
因为我呢在那个 在那个墨江调查的时候我是惊叹于这些房的。
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黑龙江,我们最初去的时候,我们白手起家我们把房子盖起来,
就是那个时候来不及烧砖,也没有那么多砖,所以我们盖的房子基本上都是那个 土房。
但是我们那个土房差不多两三年也就倒了。
在墨江我们看到的土房,很多都是清朝的, 清朝时候盖,建的。
甚至还有明朝时候建的这个房子,大概距今 差不多有将近 400 年的历史就是。
哎呀就是,所以我当时非常的惊叹 这个它的这个土房的这个这个结实,这个这个牢固的这个程度。
就是它很明显的就体现出那种这个小生产的一种特点, 小生产的特点呢。
所以呢就是,就是这个这个由我们所讲的就是
这个这个父系父权的这样的一种家庭制度的一种这个特点。
嗯,那么,嗯 通常情况底下呢就是我们
这个把这个农村里面这一夫一妻的这个家庭制度底下,
我们通常呢会把那个什么呢?把核心家庭呢看成是什么呢? 看成是这个主干家庭的一个派生物。
那么它是在什么情况底下呢?就是在总和生育率超过替代水平底下。
就是我这个解释就是妇女平均一生总生育数超过 2
个人, 生育男孩数超过 2 个。
这个情况底下呢,由小生产的生产方式 (手工劳动)和家长为避免因多重家庭关系引起矛盾
等因素所决定而产生的一种家庭组成方式。
那么什么意思呢?就是刚才我就讲,就比如说,像我刚才提到的,
那一家人家就是说老两口他有,生了 9 个孩子,生了 9 个男孩。
生 9 个男孩呢,就是到最后,老两口如果选择他要更器重
最小的一个小儿子,是吧?那么这个时候他会形成一个什么呢? 形成一个主干家庭。
就是在这个这些儿子都很小的时候呢,他们全家虽然是 11
口人, 但是这么大一个规模,但它还是一个核心家庭,因为他们都没有结婚。
但等到他们都结婚之后,那么它可能会形成什么呢?形成就是过去 的这个
1 个核心家庭可能会变成什么?变成 8 个核心家庭和 1 个主干家庭。
就是,甚至是 1 个父系家庭和 9 个核心家庭,就变成那个,这样的一种形式。
这个所以说这个核心家庭,这个一夫一妻这样的一种家庭制度底下呢,
这个婚姻制度底下呢,核心家庭一般是主干家庭的一个派生物。
它就是这样的一个导出去。
那么目前呢 在城市当中呢因为已经这个这个基本确立了夫妻平权的家庭制度,
所以呢核心家庭呢就成为基本的家庭模式。
那么这个原因呢我刚才已经讲过了。
那么这就是,嗯 母亲和那个她的女儿,就是。
这个我们也 是在那个河北,在易县农村调查的时候照的。
因此呢可以认为,在中国呢
在我们中国基本的家庭结构就是什么呢?是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这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红楼梦》当中的贾府那样的大家庭。
就是是在这个一般的老百姓中间,我不是说这个在官宦之家没有。
就是在老百姓当中, 它是从来没有《红楼梦》贾府那样的大家庭,
是吧?那么 潘允康先生,就是那个我已经说,前面已经说过了,
他是做过很长时间的天津社会研究所的所长, 他也是专门研究家庭的,是我的同仁吧就是。
他在《家庭社会学》中引用孙本文先生的话讲的:"古人所谓五口之家,八口之家,是指上有- 父母,下有妻子之家,
即普通平民之家,此种平民家庭组织,自古迄今,并无多大变迁。
" 嗯,就是。
他又引用那个费孝通教授的话说: "我在 1938
年出版的这个《江村经济》当中曾经指出, 在这个农村里面所观察到的情况并不能视作例外,
因为据当时所了解全国平均的家庭人数只有 4 到 6 人。
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大家庭不可能是普遍的模式。
" 那么我是很同意,很赞同这个观点。
那么刚才我就已经说了,就是 就是说历朝历代,历朝历代就是说
就是这个,都是这样的,对吧?是由于小生产的生产方式决定
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存在"大家庭"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