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的作者所判定生命的第三個本質 稱為「諸法空相」。
讓我們首先再來研讀 《心經》的經文。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諸法空相的意思,順著我剛才講課的
思路與脈絡我們再進一步來論證 諸法皆空的哲學含義。
可以分三方面來講。
因為這個世間一切的現象 它的表面上的整體性是由部分所組成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再以台灣大學為例,台灣大學作為一個整體
它其實是不可觸摸的, 是無法
具體呈現的。
台灣大學在哪裡?台灣大學 這一個名詞之被具體了解,只能經由
33000 個活生生、 會呼吸、 會走路、 會學習的學生而被了解。
台灣大學這一個整體性的名詞其實只能 從部分切入,從
57 個系所,有 100
多個研究所, 11
個學院,有 3 個專業學院 才能理解。
因此呢,從這一點來講,整體性它是一種空相。
它是由部分所組成的,沒有部分我們就沒有辦法 掌握現象的整體性。
《心經》裡面的諸法空相第二個含義可以這樣來被理解。
一切的法,法就是 phenomenon 現象啊,那
表面上看來好像是不變的,台灣大學從公元 1928 年直到現在嘛,
它就矗立在台北市的市中心嘛,表面上看來好像是 恆常的,是
permanence,是不會改變的。
我們在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二)這門課程,首先曾經取《道德經》
的生命智慧與儒家做對比嘛。
那麼 我說呢,《道德經》思考生命的真相啊,是 「垂變以顯常」嘛。
那麼《道德經》的作者說啊 這個「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爲之?天地。
天地尚不能長久,而況於人乎?」 是的,就是說變遷是萬物的
本來的真相,表面上的恆常性其實是永遠 在變遷之中,這一點是很容易理解的。
我剛才 大概 15 分鐘以前啊,我們講到說,其實我們現在在講課的時候
台灣大學表面的恆常性已經在變動了,因為有學生辦理休學,
因為有教師辦理退休,或者去人事室辦理被聘用的手續。
這一切啊都已經在改變,台灣大學裡面的那個思想的、 知識的本質呢
也隨著教師,隨著學生的進出而恆處於改變之中。
也因此 《心經》的作者判定諸法空相,這是第二個角度。
第三個角度,我說獨立性是建立在相互依存性之上。
現代大學師生 高舉學術獨立的大旗,講究學術自由。
可是,在當今全世界三萬所大學
裡面,我們可以說 就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沒有一所大學是真正具有獨立性,因為
所有的大學都恆處於三萬所 大學的互相評比、
互相比較、 互相協作 互相共存共榮的這個脈絡裡面來發展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啊 表面的獨立性其實是建立在相互依存性之上。
剛才十幾分鐘之前,我講說呢 大學裡面老師的身份是依存於
學生的身份而被認知的,反之亦然。
因此師生具有相互依存性。
那麼我剛才講這一個棟樑 木材變成棟樑,那麼這個木材與
構成這個屋宇的水泥啊、 木頭啊、 石頭啊、
鋼筋啊 之間也是一種互相依存性了。
那這是諸法 空相的哲學的解析。
剛才我們已經以台灣大學為例啊 說明過了。
那從 1928 年一直到現在
但是它裡面已經歷盡創傷啊。
那麼它裡面已經不知道多少次
可以說無窮無盡地永恆地在那裡變遷,已經是 換了人間啊。
《心經》接著下來 對生命本質的判斷呢的一個
關鍵的表述就是不生不滅。
所謂不生不滅是什麼意思呢? 它基本上是指一切的生命
都是因為因緣和合而成。
因此它是緣起。
也既然是 無窮無盡的在過去、 現在、
未來的三世 這個因緣果報的變遷之中啊,因此我們可以分析到最後說
一切的生命其實並沒有最初的、 原初的
獨立的並且是恆常的這種生,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他說不生。
這一點應該聯繫到我們在上一講所講的
包括禪宗在內的佛教的無限生命觀來理解。
因為「生」 是恆處於一個發展的過程,一個 developmental
process,因此呢 沒有原初的
獨立而恆常的絕對意義下的「生」這個問題。
那因為一切的生命都是不生,
也因此呢,《心經》的作者 進一步啟發我們說,所以呢一切的生命也沒有
絕對的終止,所以他說不生不滅。
也因為是這樣啊,所以呢,佛教是反對人自殺的。
反對自殺,因為並不是說 你把你自己生理的生命結束了以後,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事實上不是這樣。
因為人的生命 是永續發展的嘛,他是不斷地輪迴的嘛。
因此呢,你自己結束了這一世 的生理的生命,並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
反而你必須要經過堅韌不拔的、
無間斷的修行使你 能夠,才能夠生生增上。
那麼在剛才講過的那個十法界裡面啊
這個到最後啊,到了菩薩界,到了佛 的這個境界。
因此佛教是反對自殺的。
以上闡釋《心經》不生不滅這四個字的含義。
接著更激進的
也可以說更具革命性的,在上一講我們說呢 宗教史的一個重要學者
Houston Smith 他說,佛教啊是在世界宗教裡面最具有
革命性的一種宗教。
他有一本這個 非常受到重視,而且非常
普及的一本書叫做《The World's Religions》, 他在裡面這樣講。
我們在上一講裡面說呢
禪宗更是佛教宗派裡面最具革命性的,我們今天甚至可以說《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一部經典啊,是佛教 經典裡面最精簡、 最有力而最具革命性的。
它甚至告訴我們生命在性質上並沒有究竟的 染污、 玷污這種事情。
那因為 生命啊沒有染污呢,因此也就沒有所謂
清除這種事情,不垢不淨的真正的意義在這裡。
那麼因為是緣起性空嘛,因此
生命在數量上皆隨著因緣, 必要條件的意思就是說沒有這一個條件的話呢,
結果就不會產生。
那麼 充分條件是說有了這個條件呢,結果 就會產生。
那麼因為因緣而生滅,
生命啊在數量上是這樣,剛才是判斷那個本質嘛,現在判斷 這個數量。
所以呢客觀上來講,並沒有獨立於因緣 的和合演化這一個事情
之上的客觀意義的增 或者是減,這個叫做不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