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节,我们来聊一聊微影人
的思维里面,“全流程、全职能”的整体思维。“全流程、全职能”这样一个整体的思维,
我觉得主要是基于影片的一个整体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影片的,整体的一个想法,它是需要在各个流程当中,
逐一的体现的。然我们以《晚餐》这部电影为例,来讲一下这个整体性的一个概念。
比如说像这部影片,我在开始在跟这个导演就达成共识,是说你要在
影片当中尽量,用尽量少的细节,去呈现尽量丰富的想像空间,
从而让观众自己去发现真相的一个乐趣。所以呢,因为有的这样的一个,一个整体性的一- 个构思,
对于整个影片,就有了一个走向的一个把握。这个主创就在影片整个的流程当中,
对这点进行了把控。像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镜头的整体的事实上是比较长的,
他的一般一个镜头,他尽量会用一种比较平稳的,尽量流畅的,这样的一个
长镜头去展现这里面的一个细节。同时呢,他在指导演员表演的时候,
他也是一直跟演员在沟通,希望演员用节制的,压抑的这样一个
表演的方式,去进行这个角色的这样一个诠释。包括像在
剪辑的部分,在剪辑里面呢,他也是尽量用少的镜头语言,
然后用尽量缓慢的节奏,来推进整个故事的发展。但是我觉得他 在音乐这块,没有完成一个良好的,这样一个整体性的贯彻。
他在配乐里面,我觉得在有一些细节上面,音乐整个的情绪过于明朗,过于强烈,
反而打乱了他一直以来希望营造的那种,比较节制的 可以体现less is more的,这样一个理念的一个整体性。
所以我觉得,他就是这部影片还不错,就是在音乐这个部分有点失控的感觉啊。
那么同样在另外一部学生电影,在《O》这部影片里面, 这个主创他其实也是,对于自己整个影片的整体性还是非常明确的。
他其实也是在整个拍摄的过程,包括画面的构图、 灯光、表演这块,他也是尽量做到一个整体的掌控。
包括他花很多的时间跟演员沟通,然后呢他也花很多的时间跟
摄影师,跟灯光师去进行沟通。他的整个拍摄的过程,其实是非常缓慢的,
因为他的要求比较高,他也花了很多的时间跟精力、成本去沟通。
所以呢,他把他的这些对于影片整体性的,一些思考的一些 把控,他都尽量在各个环节里面进行了贯彻。
但是我觉得也有一些比较遗憾的部分,就是他在剪辑的环节。
通常我们觉得,在剪辑的,在我们观看一个剪辑的一个
段落的时候,如果我们一直能够关注剧情的发展,关注人物的性格,
关注情绪的一个推进。如果影片可以让我们一直投入的话,那说明这个剪辑是比较流畅,比较- 成功的。
那这部影片,我觉得看到后面就慢慢的,有一些人就会觉得,诶,
这个镜头怎么那么长?诶,这个音乐怎么那么多?诶,他的表演怎么还没有结束?
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如果观众觉得一个镜头长了,那可能 你就是在剪辑这个流程当中,可能你就有一些失控了。
所以这其实是,也是一个对于“全职能、全流程”整体性的一种体现。
另外刚才讲到是,对于导演来说,你需要具备一个“全职能、全流程”这样的一个思维。
因为导演 其实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把整个流程都一个人承担的,他需要把这些
工作逐渐的分配出去,比如说摄影,比如灯光、美术的部分,表演的部分,包括后面 嗯,
剪辑、配乐的部分。所以呢,导演需要让整个流程当中的这些
职能人员,这些职能的工作人员,也能够对这个影片的整体性有一个把握。
从而他把这个整体性贯彻在,这个职能的一个工作内容里面来。
这其实我觉得也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演,他所需要具备
的一个能力。他要把他的所思所想,传递给这个团队里面的所有的人。
我觉得一个比较能够贯彻“全流程、全职能”整体思维的 一个导演,他基本上其实是对影片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一个直觉。
然后他也能够实现一个比较良好的掌控的。
那这个掌控我觉得很重要,就体现在是,导演以为有什么,跟
影片真的有什么,这样的一个之间的一个差距的问题。越是有掌控力的导演,
越是可以把这种整体思维进行“全流程、全职能”的贯彻的导演, 他越是可以把这两者之间的距离缩小。
这就需要我们慢慢的去锻炼“全流程、全职能”这样的一个整体的思维。
另外这是我在前面第一模块,流程的阶段里面,我也讲到了很多一些创作的思维跟方法。
比如说像我前面提到过的less is
more,比如说一切 取决于叙事原则,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这样的一些,一些观点。
其实这些东西也不仅仅体现在某一个流程当中, 它也是跨流程的。它需要在,它也需要通过各个
各个职能人员的努力,把它体现在影片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里面。
所以我觉得,对于每一个微影人来说,锻炼这些微影人思维的 唯一的方法,我觉得就是创作。
从创作当中体验,从创作当中思考,你会收获很多。
【听录、校对】冯允鹏(MOOC学院ID:晴朗F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