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的情景剧,导演很悲催啊, 被各个同学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打击了一遍。
但是我觉得,备受打击没有关系,因为这有助于 他更好、更深刻地去思考这样一个结果的原因所在。
那其实我们知道,他其实是跟着整个流程是完全走下来, 是没有问题的。那这就说明说,这个问题其实不在拍,
而在于拍之前的很多东西。就像我在课程介绍里面讲过, 我们在拍之前,拍这个动作之前,我们要先解决拍什么
跟怎么拍的问题。那我们这个章节呢, 就是要来讲一下,关于拍什么的问题。
而这个拍什么,内容呢我觉得主要就是, 关键的一点就是说,你首先要理清楚你自己
你跟你的生活,你跟你的这个世界, 以及你跟这个电影的关系。
这其实就是我这里面讲到的,初心的这个内容。 在搞创作的时候呢,我们经常会
面对到一种状态,就是我们会在某个比较夜深人静的时候, 或者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之下,我们经常会
会审问自己,会面对自己,然后压迫自己、挖掘自己, 去看看自己对什么东西感兴趣,
然后最近的一个心理状态。
这其实是一个让我们自己去认识生活,或者说从生活当中获得
体会的一个过程。其实这就是我们跟生活,我们跟人生的关系的问题。
我想用一部电影《美丽人生》来谈一谈我们跟人生的关系。 《美丽人生》应该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部影片,
我们在这部影片里面可以看到, 它描绘的是一个非常可亲可近的一位父亲。
他自始至终契而不舍, 然后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去保护他那个年幼的孩子, 对于生活怀有的一种天真、纯洁、浪漫的童心。
所以其实我们看过这部影片的人, 应该都是会为父亲的这种乐观的、向上的态度
所感染吧。其实面对生活,我们不应该也是这样的吗? 带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
去面对生活本身,哪怕生活并不一定那么的快乐、 那么的如意。要想获得美丽的剧本,
创造美丽的影片,你得拥有美丽的人生。 而这个人生,其实就是由你的态度来决定的。
关于这个态度的问题呢, 我还会在后面讲到人物章节的时候,
会提到一个态度的问题, 这也是会继续来阐释讲的。但是有人可能会说,
我也是很认真的在生活呀,但是我的生活就是 每天朝九晚五,两天一线,它就是那样的枯燥乏味,
我该怎么办?难道要让我来捏造生活来呈现在我的剧本里面吗? 其实在这一点,我觉得艺术创作不就是一种虚构吗?
就像冯小刚在拍《1942》的时候,他并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天灾人祸 的阶段,或者说,像保罗施拉德,他在写《出租车司机》的时候。
我觉得他在那个之前,他可能也并不是非常清楚,皮条客跟妓女的生活。
甚至像那么多鬼片,拍鬼片的人,他都有这种遇到鬼的经历吗?
或者比如说像《ET》,像《星球大战》,像《月球》这样高科技电影的主创, 他们能够预见未来吗?
其实这些例子都是告诉我们,很少有人的生活可以足够的丰富多彩,
让他去从生活当中就可以构建这样超乎我们想象的影片过来。
这个其实并不是说,我们个人经历的无意义。我的意思是,
希望你可以分清楚,有些写剧本的指导者总是跟你说,你要写你的生活。
而很多人干脆把它理解为,写我所经历的生活。其实这个写你的生活,
或者说写你所经历的生活,跟写你所知道的生活,这两者是有差别的。 因为你的经历毕竟是有限的,
你可能如果你完全按照你的经历,可能你会写出来一个非常枯燥乏味冗长
没有意义的一个剧本。但如果说,让你写你所知道的生活,
知道的这个概念就比你经历的概念要广泛很多了。 你可以从书本里面知道,你从旁观别人的生活里面知道,
也可以通过阅读电影,从这些渠道你可以知道很多很多,你自己经历之外的
一些事情。所以其实这里面,我是想告诉大家,你人生当中没有经历到的,
你可以从其它的艺术作品里面,比如说,你可以去听音乐、看电影、看书、看画展,
可以从这些艺术创作的作品当中,去感受到你人生当中没有感受过的那些内容。
就比如说,我前面提到过,像《1942》这样的苦难。
这里面我想提的观点,就是说,有些人认为作为艺术家, 他最好他的生活悲惨一点,然后他经历的苦难多一点,
可能会让他的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一种质感。其实我觉得这一点 我的观点刚刚恰好相反,就像我的这个标题《美丽人生》一样。
因为你的态度是美丽的,所以你的人生才会是美丽的,你的创作的作品才会是美丽的。
那相对来说,如果说一个艺术家,他总是在经历苦难,或者说 他经历了太多的苦难,那他可能对生活的热爱会被打压。
然后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创造力也会受到影响的。 创造力受到影响,那基本上艺术创作就会很难
呈现出一种富有新意的,然后不一样的一种状态了。 所以我的观点恰好是
我们不需要亲自去经历很多东西,你自己去感受、去学习,
就可以了。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微电影创作状态是 热爱生活,心怀敬畏,不急功近利,听从自己的好奇心,
然后踏实的去进行创作。
我希望在最后的这门课结课之后的那个交上来的剧本里面,
可以看到你们对于生活的一些全新的、不同的、富有创建的理解。
【听录、校对】冯允鹏(MOOC学院ID:晴朗F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