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好,各位同学,大家好
这个关于题目"品读道家智慧",我们已经做了这样的解读
有了这样的一个前提准备,今天我们来讲第一讲,道家的渊源,我从三个方面 来给大家进行一个分析。
一个是道家的社会渊源,一个是它的思想渊源,一个是它的职业渊源
关于道家的社会渊源 [音乐]
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有
两件事会给大家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一个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战争频繁,第二件事什么呢?就是百家争鸣
这个时代呢,很多的思想流派
在各个诸侯国之间,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比如说儒家、
法家、 墨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名家、 兵家、 农家,甚至还有杂家、
小说家等,不一而足 道家就是这个百家争鸣中的百家中的一个
它的产生的社会渊源 和其他的这个诸子百家大致是相同的,原因有三
第一呢,春秋战国时代,一个统一的周王朝名存实亡
周朝统治了中国将近八百年
但是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周王虽在,但是已经没有实际的控制力了
所以各个诸侯国呢,它都有自己独特的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这是第二点,各个诸侯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我们不说在齐国有管仲变法
我们也不说这个在魏国有李悝变法 我们也不说在韩国有申不害变法,在秦国有商鞅变法
对,这些加到一块我们就可以得出来一个这样的结论
各个诸侯国的经济制度发生变化 那么会导致什么,它的政治制度也会发生变化 而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思想上的变化 所以我们说到这个社会渊源呢,第一呢一个统一的周王朝
名存实亡,第二呢,各个诸侯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以秦国为例,商鞅变法,坏井田、
开阡陌 这商鞅啊,把原来的这个周朝的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破坏殆尽 你想想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变了,政治制度
变化,它的思想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我们谈的
这个诸子百家产生的社会渊源的第二点
第三点是什么呢?各个诸侯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直到现在我们中国人还在研究这件事
你是秦文化,它是三晋文化,它是齐鲁文化,它是楚文化
对,它是岭南文化,它是蜀文化,巴蜀文化
到现在,各个不同的这文化传统对人的思想依然有
这么大的影响,那大家想想在当时,各个诸侯国不同的文化传统
一定会形成不同的思想派别 那产生巨大的这种影响作用。
好,这是我们说的第一点 社会渊源。
第二点,我们说一下道家产生的思想渊源 [音乐]
道家产生的思想渊源当然很复杂,我们则其要者而谈之
主要呢我们把道家的思想渊源概括为几个方面 概括为几个字,第一个字就是"易"
也就是《易经》 我们现在把《易经》叫做《周易》,其实这个称呼啊,是比较不全面的
因为在《周易》之前呢,《易经》还有两个版本,夏朝的这个版本叫《连山》
那个时候非常推崇代表山的这一卦,把它放在第一位 商朝这个本子叫《归藏》,"归去"的"归","藏起来"的"藏"
这个本子,哪一卦放在第一位呢,最受推崇呢?
就是坤卦,代表大地,代表女性 "坤至柔,其动也刚"嘛
代表柔弱胜刚强的这个坤卦放在第一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周易》是把代表天,代表男性
代表刚健的乾卦放在第一位 《连山》和《归藏》这两个本子已经散失掉了,我们只能
从其它的著作里边来看到它的基本的情况
客观地讲,孔子和老子都是《易经》的 学生,孔子继承的是《易经》乾卦的精神,"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老子继承的是《易经》的坤卦的精神 "坤至柔,其动也刚。
"呐,所以我们说 讲到道家的这个思想的渊源,第一个来源于易,来源于《易经》的
《归藏易》。
老子思想的渊源的第二个字呢,我们把它概括为
这个"隐",来源于楚国的 隐士文化。
隐士文化在我们文化中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不过客观地说
其实在汉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很少有真正的隐士 真正的隐士你是不会知道他的名字的
而后来的隐士都是越隐名气越大 常常啊,"翩然一直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
" 有人把隐当做一种以进,以退为进的这种手段
我要给大家现在说的,当时的楚国的隐士 是真正的隐士,为什么呢,我们都很少知道他的名字
你又不知道他的名字,你怎么知道他的这种思想呢?我们是通过 经典的解读来了解到的。
一本呢就是《论语》 《论语》里边记载了很多楚国的隐士,都是没有名字的
比如说接舆,舆就是车嘛,孔子的车来了,在前边迎接
比如说负藜老人
对,所以这些人呢,我们从这个他们的特点里边就会看到
第一呢,他们对中原文化,尤其对儒家文化采取批判的态度
比如说接舆,孔子来了就给他 唱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你不是自号,自名为凤凰吗,为什么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呀? 比如说,那个孔子迷路的时候派学生去问路
碰到了隐士高人,不仅不给指路,还把孔子给
当着学生面把孔子给奚落了一通,那就是你的老师啊? 孔子就是你的老师啊,就是那个像丧家犬的就是你的老师啊?
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对儒家文化采取批判的态度。
第二点是什么呢 对政治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这是我们从《论语》里边 看到的当时楚国的这些隐士的基本的情况,呐
第二本呢,就是《楚辞》里边有一篇重要的文章《渔父》 "打渔"的"渔","父亲"的"父"。
你看你到苏州去,苏州 闹市区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园林,一个叫网师园,"渔网"的"网","老师"的"师",一个-
叫沧浪亭公园 这两个公园的名字竟然都是出自于《渔父》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什么呢,讲屈原 屈原当然在老子之后了,但是他所见到的这个
隐士,非常能够代表楚国隐士的这个观点 呐,有一次屈原在水边憔悴地散步,被流放了嘛
遇到了一个打渔的,这打渔的就问他,你不是三闾大夫嘛,打渔的认识他
三闾大夫地位很高啊,管三家贵族子弟的教学。
你不是三闾大夫吗? 你不好好教学生,到这来干嘛?屈原就跟他讲啊,活不了了
第一,世人皆醉我独醒,大家都喝醉了就我一个人醒着 多痛苦的事情。
第二 举世皆浊我独清,大家都是污浊的
就我一个人是清白的、 清廉的。
这打渔的就跟他讲 我一听就知道你思想水平不高。
真正思想水平高的人 是什么呢,真正思想水平高的人呢是与时流转,就像水一样
对,你不要老去跟别人对抗 你先跟别人很好地衔接,然后才能对别人这个
你影响到他、 改变到他,对。
当然 屈原也没听他的话,所以这个打渔的走之前呢唱了一首歌
这首歌大家也都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水干净了呢,可以用它来洗头发;水脏了呢,也没事儿啊,可以用它来洗脚
那,这与时流转 是道家智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很多这个
楚国的隐士所秉承的一种思想和智慧。
所以我们说 《老子》的思想的第二个方面,来源于楚国的这些隐士文化
《老子》思想来源的第三个方面是什么呢?
是陈,一个字,"陈国"的"陈" 来源于老子的故国,陈国的文化传统
《史记》里边说,老子是楚国人,其实老子是陈国人 这个国家后来被楚国给灭掉了
这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能够知道,老子的思想为什么强调 以柔克刚,强调韬晦
国家都被灭掉了嘛,要想恢复自己的国家,你自然是要 用这种方式等待东山再起。
我们要主要说的是什么呢 这个陈国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它地位却很高
因为周朝统治中国的这个八百年间,分封了很多的这个诸侯国
最早分封的诸侯国却很少,其中就包括陈国 因为它扶持周王室有功嘛
陈国有两个文化传统,对道家的思想影响很大
对老子的思想影响很大。
第一个文化传统 就是这个国家崇拜月亮,把这个月亮啊
看做是非常神圣的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人呢,天天在讲我们要做君子
你看,很多人对君子都有评价,我觉得对君子的形象评价最好的就是老子
只有四个字,在《道德经》的 五十八章的最后,老子讲,"光而不耀"
什么叫光而不耀?看见月亮了吧,月光是明亮的
柔和的,在黑暗中给我们以指点方向,但月光又是不张扬、
不炫耀的 所以君子的形象也应该像这月亮一样
不管你的有多少的怎么样,不管你有多少光,也不要去炫耀,不要让人感觉到刺眼 光而不耀。
所以陈国的文化 首先对月亮有这种近乎宗教式的崇拜。
第二点是什么呢? 陈国对女性也有近乎宗教式的尊重和崇拜
都讲《道德经》贵柔守雌,雌 不就代表着母性女性么?所以
陈国的文化传统,对女性有近乎宗教式的尊重和崇拜。
这一点 在道家的思想里边,在老子的著作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女性有什么可值得崇拜的呢?第一点自然就是 女性的品德。
都讲女性如水嘛 女孩儿是水做的骨肉嘛,以柔克刚 这女性的品德。
更重要的是第二点,就是女性的功德
天地最大的功德是什么?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养万物。
女性的功德不也是这样吗?母亲的功德不也是这样吗?
对,所以在老子那里边呢,有一章啊大家觉得非常难读
就是《道德经》的第六章,第六章
可是如果你了解了陈国的这种文化传统,这一章反而变成最容易读的一章了
大家看一下这一章的原文,对。
"谷神不死, 是为玄牝。
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
绵绵不绝,用之不尽。
"这个"堇"是"尽"的意思 什么意思啊?我们把这几个字并列,大家就
会了解了,"谷"和"牝"是一样的意思,都是
借代女性的生殖部位,也指代母亲
而这个"玄"和"神"又是同样的意思,就是表达对她的尊重、 敬畏和崇拜
女性的功德,生养万物,哺育生命 我觉得老先生对我们中国文化
最根本的东西了解得非常地深刻。
一个人,如果 连母亲都不懂得尊重和敬畏的话,那么他还能尊重和敬畏什么?
我给大家再举一个例证 人类最早的一尊雕像
发现于奥地利的一个小城叫维伦纽夫
是一尊石灰岩雕刻的只有十一厘米的雕像,被称为"大地母神"
这尊雕像非常奇怪,这个女性的脸 都看不见,因为那个麻花辫一样的头发把脸部都已经遮住了
可是,凸显的哺育生命 相关的这个部位,相关的部位,这个部分非常突出
这是当时用来祭祀用的,代表了人类那个生殖崇拜的这种阶段
对哺育自己生命,养育自己 生命的母亲尊重、
敬畏和崇拜 所以陈国的这种文化传统,对月亮的崇拜,对女性的这种敬畏和崇拜
也深深地影响了道家的这种思想,尤其是在《道德经》里边
我们会看得非常地清楚,了解这一点,很多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 解读。
这是我给大家说的 道家的渊源的第二个方面,思想渊源、
思想渊源 三个字:易、 隐、
陈 关于这个道家思想渊源的第三个方面是它的职业渊源
[音乐]
什么意思啊?因为每个人的思想和他所从事的职业关系非常密切
这一点大家会有非常明确的、 切身的体验
做什么工作的,对我们的思想影响很大。
比如说,我们前面说到儒家出身于司徒之官 原来在朝廷里就有这个官职,主要是管教育和礼仪的
所以哪怕是这个周朝衰弱了,这个阶层流落到民间 他也依然不改初衷。
对,依然是把 教育和礼仪当做自己的研究的重要的方面,甚至是 自己谋生的和发展的手段。
阴阳家出身于朝廷的卜官,占卜的 后来成了阴阳家。
闲话少说,我们今天讲的道家,它的出身是什么呢? 我们引用《汉书·艺文志》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问题
《汉书》,作者班固,陕西扶风人
班固啊,其实大家虽然可能不太很熟,但是他的一家人啊
合起来说大家就清楚了
父亲班彪,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班固,另外一个就是著名的 班超。
投笔从戎嘛,领着三十六个人纵横西域,保了 那个东汉那时候西部边陲几十年的安宁。
还有一个女儿叫班昭 日,召唤的召,这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汉书》的相当一部分
是她哥哥冤死在狱中之后,她代她哥哥修订完成的
好,我们说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边说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 搞历史的出身,你说道家的智慧为什么相比于其他的这个思想流派要高出一筹啊?
这史学智慧发达,清醒冷静 读了很多的历史的这种著作,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 存亡、 祸福、 古今之道。
" 他老记这些事,你说这个事为什么做成了,那个事为什么做砸了
这个时代为什么兴盛,那个时代为什么衰落,你记得多了,归纳总结水平当然就高了
"历记成败、 存亡、 祸福、 古今之道。
然后知,"总结出来什么样的这个智慧思想呢?
"然后知清虚以自守",拿清和虚作为智慧产生的前提
"卑弱以自持",拿这个卑和弱作为持身之道、 处事之方 "此君人南面术也。
" 班固认为,道家的思想智慧,就是使人在
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下,获得最大成功的智慧。
封建时期啊 面南背北,称孤道寡,成为开国皇帝,那不是当时获得最大智慧的象征吗? "君人南面之术也"。
好,我把这段话完整地说一下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 存亡、 祸福、
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此君人南面术也。
" 班固对道家的智慧和宗旨概括了这个四个字:清
虚、 卑、 弱 这也是我们下一节课要重点解释的
内容,道家的宗旨,清虚卑弱 好,这次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各位同学,再见
[空白_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