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1924年完了以后,
就有很长很长的余音,除了教科书不断讲,
讲课不断讲以外,这里面有很多具体的事情,比如说我分三个方面来说,
一个是说什么叫细胞命运,细胞命运的图谱是什么样?
这里面是细胞在起作用还是细胞产生的分子 影响其它细胞的命运?也就是说
想去寻找这些分子, 然后除了神经可以被诱导以外,有没有其它结构是被诱导的?
神经是被中胚层诱导,中胚层自己怎么产生的?中胚层是不是也有诱导?还是它自己就能产生?
所以这些东西以后过了几十年做到现在都有人在做。
命运的图谱
就是说在一个胚胎的时候,我们这是看一个照片的胚胎,这是看一个图示的胚胎, 比如说这是囊胚期
blastula, 在肠胚期之前,或者说肠胚期初我们也可以做,这每一个地方以后变成什么东西,有固定的
将来的命运图谱吗?德国的 Vogt
23年、 29年就做实验,他就把染料
涂到这个胚胎身上去,然后看它以后变成什么东西? 然后就发现哪一块以后会变成哪一个结构?
所以他这样可以做,然后 Dorsal Lip
背唇本身到底是形成什么? 也可以做这个染色,
然后也看背唇形成什么?结果背唇是形成背侧的中胚层。
包括脊索,包括脊索, 它不形成神经背唇,所以你把它的命运搞清楚了,就能理解
它以后放在其它地方,它也是不能形成神经管,它只能形成
背侧中胚层脊索。
然后 Spemann 有不同的学生,然后主要是德国学生,然后有过一个早期的中国
学生叫庄孝慧,都跟他们,庄孝慧是跟 Holtfreter,Spemann
的学生的学生, 他们来做胚胎的不同区域,中胚层的不同区域是不是诱导不同的东西产生。
所以看区域,看时间,然后
他们说我们是用活的东西,我用死的组织能不能?把这个用 用水烫了,用加热了,就冷冻了,干燥了,
能不能?发现其中有一部分也能,因为这样的话就不需要用整个
细胞了,可能是细胞里面产生的分子就会有作用, 所以这是
Spemann 跟他的四个学生 合写的一篇文章,所以 Bautzmann、 Holtfreter、 Spemann、 Mangold,就是他们四个人分别
做过实验,1932 年把四个人的做的实验结果合在一起写的一篇文章。
据说应该是死了以后的背唇组织里面
还有东西,所以它可能有 特定的诱导活性,也就是分子来诱导胚胎的组织的产生,
所以这一篇文章就认为是提示 胚胎诱导可以做分子的研究。
这样的话就有些人开始进来了,原来这些人做生物 的,Spemann 有一个学生跟化学家 Fischer
合作, 然后就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去萃取背唇,然后看它能不能
萃取物能不能诱导神经组织的产生?剑桥大学的 李约瑟和他的太太
Dorothy Needham, 还有他们的同事
Conrad Waddington,他们是 原来做生化的,转过来做胚胎,所以他们做生化胚胎学,
也希望提取背唇里面的诱导
活性的分子,这是这个比较奇葩的这个李约瑟,
李约瑟奇葩在他既信马克思主义,也信基督教,所以这个怪异的
这个这个复合体。
他以前是做发育生物学的,然后很快他们做的这一套研究要走进死胡同,找不到分子,
所以一方面他的研究遇到了困难,另外一方面他对历史 本来就有兴趣,所以他胚胎学史他写过两本教科书。
然后他
又碰到中国留学生,其中一位是女的,然后他以后他们三个人是几十年的三人行,
然后他自己对中国感兴趣,所以以后他转行做中国科学史, 写了这个叫做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应该是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但是中文翻译叫中国科技史, 把文明方面丢掉了。
早期是他写,后面是有相当多的 从早期开始就有中国人加入一起来写,所以实际上他的
十几二十卷的中国科技史,里面有相当多的华人参与,还有一些其他外国人参与。
他提出了一个伪命题,他的伪命题就是中国科技在早期 古代很行,明清以后不行,为什么?
这个伪命题第一是中国人首先自己提出的,中国人提出的原因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发- 现自己很差劲,
所以得给自己一个打气的方式说古代行,现在不行。
这个事实是中国科技古代就很不行,然后
科学更差,技术稍微好一点,然后是主要是靠西学东渐, 是引进的,我们现在小学、
中学、 大学的内容都是 外国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中国的科学很差。
但是我们中国人发现自己很差以后,不好意思这样说,说过去很难听, 所以就得说以前行,现在不行。
李约瑟就把这个放大成英文, 他说我就来探讨这个原因,他原因探讨是其实是
到了后面是一个假的事情,但实际上是他帮助发掘了 和组织了,和把中国中文的一些文献
系统的写成英文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科学的 科学技术在过去的一些一些发现和发明,
所以是他对中国人的贡献特大,对世界也有一点贡献。
他的原因都是因为做胚胎诱导做不下去了, 他太太没有做这个,他太太是他
他第一个太太一直还是做生物化学,Waddington 也一直做发育。
[无声] Waddington
其中一部分工作 是做研究,还有一部分工作是把后成论这个字
epigenesis 他用后成论这个字衍生出了
epigenetics 这个字, 他当时叫 epigenetics
是"基因与产物相互作用,导致表型产生的学科", 然后他在一本书里面
1952 年那本书里面,他 epigenetics 是叙述了鸡的胚胎整个发育过程,所以实际上等于是发育生物学,
这个字衍化衍化衍化成很久以后,最近这个字变成了"表观遗传学", 这最早来源是这个 epigenetics。
找分子大家都找不到, 试了一下几个人跳进去都找不到,所以
1940 年到 1970 年代, 发育生物学很冷,
除了不断的讲 1924 年这个工作以外, 中间新发现就很少,不是一点都没有,但就很少,
其中在 1969 年,
荷兰的 Pieter D Nieuwkoop
有一个重要的发现,1969年、 1970到1972年,
Pieter D Nieuwkoop 在 Roux 'Arch
上 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讨论另外一个现象,叫中胚层诱导。
Roux'Arch 就是纪念 Roux 德国成立的一个杂志,所以在早期
这是发育生物学的主要杂志,这个杂志以前都是用德文发表,到了1970年代, 到了1980年代没有办法了,Roux'Arch
这本书,这本杂志 发育生物学全部用英文发表,是因为希特勒在三四十年代把德国摧毁了。
德国摧毁了以后,德国的科学从世界最厉害的遗传学、 生物化学、
发育生物学到很多学科后来的 不是各个学科都那么领先,当然比中国要领先很多就是。
Pieter D Nieuwkoop 在69年到72年,
做的实验是这样做的,他说我们都知道在 blastula
stage 囊胚期的时候有外胚层,内胚层的
前体分别来源于所谓的动物极和植物极, 那么如果我在
blastula stage 把从动物极,深色的动物极到浅色的植物极
分成四个区域,最动物极,最植物极, 这个连接的这里我再分成三区和四区,我分开来
把它切开来看以后,它在盐水里长大会变成什么? 就发现一区只变成
外胚层而且变成表皮外胚层, 四区只变成内胚层,只变成肠子,二区和三区
它有一部分是中胚层,有一部分是神经外胚层。
然后他说我现在知道它们分别变成什么?
我把一区只能变成单独发育只能变成表皮,
与四区单独发育只能变成内胚层的, 切下来以后放在一起培养,
那会是什么结果?结果发现除了出现表皮,
外胚层和内胚层以外,还会出现 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
那么中胚层是在有一区和四区同时存在情况下,
会出现中胚层,所以他说中胚层也是诱导产生 要么是上面诱导下面,要么是下面诱导上面,
他说那我怎么来做呢?我就也是两个区域分别用不同 颜色的胚胎来做,或者我甚至打一些染料进去,
然后来看,它们一和四 形成中胚层的时候,中胚层是来源于一还是来源于四?结果中胚层是来源于一,
是来源于本来只能形成表皮外胚层的,所以是表皮外胚层
在内胚层的诱导下形成中胚层,所以中胚层也是诱导产生的, Pieter D Nieuwkoop
1969年到1972年的文章做的,他当时 标记可用多个方法,包括这个时候有同位素了,他可以把同位素注射到
一个胚胎里面,然后进行重组做,
这个实验可以重新做,重新做的时候可以注射染料,这在1982年、 1983年
英国科学家 Jim Smith 和 Jonathan Slack,他在其中一个注射 或者注射一个酶进去,以后酶标有染料,或者用其它染料,现在你可以做荧光染料,
然后可以知道中胚层也需要诱导,所以这是除了神经诱导以外,还有中胚层诱导。
然后从分子上怎么去找?前面找了一找神经诱导物,找不到。
然后有一段时间就不知道怎么办?但是
突然有两个人合作,做出来了所谓 双倍组双神经管的胚胎。
这一部分工作是由
一系列工作的理解,书上应该已经写了,你们慢慢看,
我现在不讲那一部分,那一部分 以后发育生物学会仔细讲。